用發展新理念圓生態水夢——訪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
in 行業新聞 by 柯橋水務
□本報采訪組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當年的曹魏古都,如今的現代化新城。兩年多的時間里,許昌人承天時,秉地利,具人和,治水興水,把長江、黃河、淮河水匯引一地,使這座中原腹心城市告別缺水之痛,圓興水之夢。許昌治水實踐的背后,有哪些理性考量?又能帶來哪些啟示?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
把許昌人的興水之夢放在全國的治水大局之中考量,放在全省的水系發展趨勢之中布局
記者:作為曾經的缺水城市,許昌如何圓生態水夢?許昌治水,又是怎樣從頂層設計中進行布局的?
王樹山:許昌是一個飽嘗缺水之痛的城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9.3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1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十分之一。缺水成為困擾許昌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瓶頸。
治水興水是許昌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解水之痛,脫水之困,興水之夢,許昌承天時,秉地利,具人和。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許昌治水,主要注重從三個方面做好頂層設計。
首先是搶抓機遇。緊緊抓住水利部在全國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等歷史性機遇,把許昌人的興水之夢放在全國的治水大局之中考量,放在全省的水系發展趨勢之中布局,精心謀劃了以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為引領、包含水系連通工程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在內的三大水利項目。
其次是高端定位。圍繞打造全國一流水生態文明城市,我們聘請同濟大學、水利部灌溉排水發展中心等國內一流規劃團隊,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三大水利項目建設規劃,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形成科學規范、全面系統的規劃體系,最大程度發揮水利綜合效益。特別是中心城區三條河道治理規劃設計,在與總體規劃統一協調、保證防洪供水安全的同時,既突出生態自然之美,又彰顯歷史文化底蘊,同時還能滿足人們休閑、觀賞和娛樂之需。
最后是系統布局。堅持興利除害并重、防災減災并舉、治標治本結合,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等規劃同步實施,共安排9個類別55項示范工程項目,動態總投資80億元,并同步推進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嶄新格局。
通過系統布局,最終形成“河暢、湖清、水凈、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系統,林水相依、水文共榮、城水互動、人水和諧的美麗景致,真正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
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是許昌對水與生態文明關系的一次再審視、再定位,也是許昌治水興水理念的一次再深化、再提升
記者:許昌治水,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是一個關鍵抓手,您如何看待水與生態文明的關系?許昌的治水實踐,主要體現了哪些發展新理念?
王樹山: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水生態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和支撐。水生態文明建設關系許昌長遠發展,必須以強烈的擔當精神、務實精神,科學實施,步步為營,才能真正把全市人民的興水之夢變成現實。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是許昌對水與生態文明關系的一次再審視、再定位,也是許昌治水興水理念的一次再深化、再提升。
因此,我們圍繞打造全國一流水生態文明城市,把科學規劃作為水利項目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工程,堅持興利除害并重、防災減災并舉、治標治本結合,并在實踐中,摸索出有許昌特色的治水之路,展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
一是創新治水體制機制,體現創新理念。我們創新管理體制,成立市水務局,統籌全市水利建設和管理,實現了由“九龍管水”到“一龍管水”的變革;創新融資理念,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與河南水投集團分別以45%和55%的占比共同出資組建了“許昌市水生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改革思路找到融資出路;創新監管機制,借鑒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建管體制,健全了指揮部聯席會議制度并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等制度,構建“五級督導體系”,嚴格工程監管。
二是整體推進系統治水,體現協調理念。為解決水資源后續保障問題,我們堅持大水利、大生態,按照“空間均衡、系統治理”思路,借力南水北調、引黃調蓄,科學調配北汝河引入潁汝北干渠、前坪水庫水量,形成了長江水、黃河水、淮河水匯引許昌的局面;我們堅持大水利、大城建、大旅游、大文化一體推進,把水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實現水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位一體。同時,遍布許昌的82公里水系把市區與縣區融為一體,促進了城鄉協調,使城鄉百姓都能享受到水系建設帶來的實惠和幸福。
三是實現人水和諧發展,體現綠色理念。我們將生態理念融入河道整治全過程,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并通過生態護坡、人工濕地等生態修復技術,建設透水性自然河道,實現了生態修復、水質凈化、空氣調節、涵養地下水等綜合效益。堅持永續理念,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治水治污一起上,點源面源污染一起治。堅持節水理念,興水節水相結合,實施以供定需的用水總量控制制度。
四是凝聚共識爭取支持,體現開放理念。在治水過程中,許昌全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上下同欲的共同意志。我們從統一市委常委班子思想開始,多次召開常委會研討項目建設,反復論證,廓清認識,打消疑慮,為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以層層宣傳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匯聚成全民治水的強大合力。全市“尊水、重水、愛水、惜水、護水”氛圍日益濃郁。
五是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體現共享理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無論是保障市民的飲水安全、做好城區的防汛排澇,還是改善河湖水質、提升城市的水環境,都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為百姓創造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園,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通過區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和特色水文化品牌的培育,實現城市品質的戰略升級,讓百姓享受到水的文明和水的滋養。
水,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鏡子,更是衡量科學發展的標尺
記者:許昌“興水之夢”的實現帶來了哪些啟示?
王樹山:許昌市治水興水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水,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鏡子,更是衡量科學發展的標尺。這次治水是一項開創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也為新時期治水興水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
一是承天接地,高位謀劃。水生態是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的基礎和支撐。把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放在全國的治水大局之中考量,放在全省的水系發展趨勢之中布局,應時合勢,可謂承天;解決許昌缺水問題,是發展所需、人心所向,可謂接地;把科學規劃作為水利項目建設的先導,堅持興利除害并重、防災減災并舉、治標治本結合,可謂善謀。市委、市政府遵循規律,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建設規劃,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實現了治水興水與興城利民雙管齊下,真正做到了上合政策、下合民意。
二是敢于擔當,改革求進。擔當是檢驗干部的試金石。許昌市委、市政府致力治水興水,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胸懷,事不避難,勇于擔當,開拓創新,有效破解水源、資金、拆遷、建設等瓶頸制約,最終獲得了成功。
三是惠民固本,造福群眾。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響亮地提出“要讓群眾真正成為受益者”,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也正因始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才激發了全市上下的昂揚斗志,匯聚了干事創業的強大力量,也使得人民群眾對黨更加熱愛,對政府更加信賴,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
四是強化責任,以上率下。上下同欲者勝。水利重點項目推進實施中,許昌市委、市政府圍繞落實責任、凝聚力量,成立了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五位市委常委、四大班子領導參與的水利項目建設指揮部,市級領導每人分包一段河道,一線指揮,現場辦公,親自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相關縣(市、區)、市直各單位,堅持大員上陣,一線督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配合。實踐證明,以上率下、示范帶動,不僅是許昌市長期以來形成的基本工作方法,更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我們深感,只要始終如一、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形成萬眾一心、同責同行的發展氛圍,激發昂揚斗志,匯聚強大力量,開創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本報采訪組成員:董自剛、 李坤、陳靜、張凱、楊沙平、董一鳴)
來源:中國水利報
作者: 本報采訪組